液壓系統中的輔助裝置
來源: 時間:2014-07-17 14:51:58
(一)油管和管接頭
①油管
有紫銅管、塑料管、尼龍管和軟管等。應根據油液的壓力、流量、裝配條件和工作部位等不同進行選取。
紫銅管彎曲較方便,容易裝配,承受壓力在65~100公斤/厘米2以下,對機械手來說一般還是夠用的,故采用的較多。
橡皮軟管多用于高壓和有相對運動的部件上較為方便。
尼龍和塑料管已逐漸廣泛采用。尼龍管可用于低壓或中壓系統中,而塑料管則可用于回油系統中。
軟管和尼龍管在壓力變化時,管路有伸展現象,因此容易引起系統的振動而影響系統的工作。
②管接頭
在管路中應用管接頭進行連接,它可以拆換、安裝方便,故應用較多。
在機械手上用管子和管接頭連成管路時,必須注意緊湊、美觀、整齊。在手部、腕部所用的油缸,如果在外部有很多較長的軟管輸油,就有可能會影響機械手的運動,甚至損壞油管。因此,常將從液壓操縱板來的油管在遠離手部處集中輸入,然后根據結構的特點在油缸壁或活塞桿、導向桿等內部鉆孔輸油,采用回轉接頭或伸縮油管將油液輸往手部和腕部動作的油缸內。
(二)油箱、散熱(冷卻)器和濾油器
①油箱
它的主要作用是存油、散熱和沉淀雜質,因此其容積不宜太小。最小容積應能儲存整個液壓系統都充滿油液還稍有富裕。目前液壓驅動機械手的油壓一般多為中、低壓(p=20~65公斤/厘米2)范圍內,油箱容量一般多用油泵每分鐘流量的3~4倍以上。
有些機械手利用機械手機體下面的空間作油箱,這樣布置顯得緊湊、整齊。但如果散熱條件不好,則油的溫升會直接引起機械手的有關零部件產生熱變形。有些機械手為了減少油箱溫升對機械手的影響而將油箱置于機體之外,但占用空間大些。
設計油箱時,除了應有足夠的容積外,還應使吸油口與回油口之間的距離大些,而且要使吸油一側和回油一側中間隔開,隔板高度為油箱油面高度的3/4。這樣既可使回油一側中的沉淀雜質不致進入吸油一側,并使回油一側的油液盡量從隔板的上方流入吸油一側。吸油管與回油管到油箱底部的距離分別不小于其管徑的2倍,而吸油管到油箱周邊的最小距離應大于其管徑的3倍,以便油液流動暢通。為了換油和清除雜質方便,還應在油箱的底部設有放油孔。為了防止臟物進入油箱,上部應有箱蓋,蓋上設置加油器(帶濾油網),以便加油時不必打開箱蓋。為了隨時可以觀測油箱中的油面高度,還應設置油面高度指示器。
②散熱器
也稱冷卻器。當單靠油箱的自然冷卻散熱來降低油溫不能滿足要求時(如高溫作業的液壓驅動機械手),通常則需應用冷卻器。冷卻器按所用的冷卻介質不同,可分為水冷和氣冷兩種,前者的冷卻介質是水,而后者的冷卻介質是用風扇產生的高速空氣流。
③濾油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濾油,以保持油液的清潔,防止油泵和液壓系統中其它元件的擦傷、咬死或者堵塞節流閥和管路小孔而影響機械手工作。
常用的濾油器有網式的和金屬燒結式的。網式的濾油器結構簡單,清洗方便,通用性較好。但濾油效果較差。金屬燒結式的濾油器強度較大,抗腐蝕性較好,制造較簡單,過濾精度較高?墒且坏┧旧淼念w粒有脫落,則會影響過濾精度,而且當其堵塞后不易清洗。